•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河南高校

学院文化建设巡礼——新闻与传播学院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时间:2016年06月25日 信息来源:河南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学院文化建设巡礼——新闻与传播学院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学院文化建设巡礼——新闻与传播学院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学院文化建设巡礼——新闻与传播学院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5月14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驻豫新闻单位,河南媒体企业界代表等32家新闻传媒单位及洛阳师范学院等3所高校代表齐聚河南大学,以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发展座谈会为契机,共商传媒人才培育大计,打造人才实践新平台。

  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河南省内第一所专门培养新闻与传播人才的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明显。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河大,古朴典雅的氛围中氤氲着潇洒活泼的灵动气质。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14年,与时俱进风华正茂,激扬文字个性张扬,为百年学府的灵动气质增添了一抹明媚的色彩。她年轻富有朝气,包容开放的办学理念营造了积极活跃的氛围;她活泼富有创意,精良前沿的办学设备搭建起高水平的实践操作平台;她踌躇满志敢于担当,以思想掌舵绽放青春梦想,用责任担当书写道义文章。

  朝气蓬勃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站在河南大学贡院路上,向西侧望去,一座质朴清新的三层红砖小楼映入眼帘,这就是五号楼,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所在地。这座五号楼,名曰砺学楼,是河南大学早期建筑之一,2012年被列为开封市不可移动文物。进入学院大厅,汴绣屏风、领航舵、“新闻联播”宣传板……一股清新恬淡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久前,新闻与传播学院2002级学生毕业十年“回家”聚首,作为建院后的第一批学生,他们被称为“黄埔一期”。“九秩同歌入汴京,东风桃李醉楼亭。文飞墨舞先生鬓,暮画晓声弟子情。铁塔十年留梦影,江湖万里老浮萍。归来把臂春方好,吾校无疆再启程。”屏风上的这首诗无疑是新传学子最真切最诚挚的情感表达。

  走廊的墙壁上,挂着教师的摄影作品和传媒业的名人语录。站在这些前辈的肩膀上,怀揣着憧憬与希冀,新闻人追寻理想用心记录时代变迁,广告人大胆想象以创意生成梦想,广电人在聚光灯下发声、用镜头记录时代走向,出版人秉承严谨之风发扬“中原学派”之荣光。

  今天的新传教师,严谨质朴,他们是砺学楼里踏踏实实的砺学者。2016年1月7日,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聘任仪式。已退休3个月的教师常萍被学校返聘为副教授,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在此前32年的教学生涯中,常萍的职称一直都只是讲师,河南大学也从未为某一位教授单独举办过聘任仪式。常萍老师再次回到课堂,开始了她第三十三年的教学生涯,她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情,为学生教授古代文学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诗意地生活。

  今天的新传学子,各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性各类竞赛每年获奖达百余项,在北京电影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齐越朗诵节、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均取得了可喜成绩。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新闻与传播领域和大专院校的骨干力量。

  今天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新闻与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省一级重点学科,有跨文化传播二级学科博士点,新闻与传播学和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与传播、出版、广播电视三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学院学科排名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并列第19名。

  锐意革新 搭建前沿高端的操作平台

    在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拍摄、编辑、制作、主持,每一项操作都可以进行,这里就是新传学子的实战演练场。在新闻播音训练室,摄像机、提词器、主播台占据着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几个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正在这里上“小课”,准备模拟新闻联播。一位身着黑色西装的“女主播”端坐在蓝色的幕布前,看着提词器上的文字,一个男同学正在调试架在她前方的摄像机。

  示范中心拥有两个校级实验室和两个院级实验室,分别是广电传媒与音像制作实验室和广告创意与设计实验室,编辑出版实验室和舆情调查中心。现有设备1673件(套),总价值1400多万元,为六个本科专业、四个学术型专业硕士、三个专业硕士开设22门实验课程。每年开设的实验项目数100多个,服务本科生、研究生1900多人。

  王立群上《百家讲坛》要用的录像就是由新传院的学生录制,送到央视后顺利通过的。全校各专业申报国家级项目和教育部的视频资料,包括国家级团队项目等,也多是由学生操作完成的。

  在学生社团之间流传着“六楼”的说法,每当在大礼堂举办大型活动需要现场直播,都会去“六楼”找援手。同学们所说的“六楼”,其实就是广电传媒与音像制作实验室,因在科技馆六楼而得名。这里房间虽小,但设备价值几十万,有索尼导控对口、摄像机、录像机、调音台,以及DY3000非线性编辑机和字幕机等。上百平方米的演播厅,设备专业,配置华丽,可以与电视台演播厅相媲美。

  “六楼”走廊的宣传栏里,贴着很多活动摄像现场的照片,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王大昕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们参与一场活动的录制是特别辛苦的,要提前一两个小时去现场架起机位、摇臂,试调设备,活动结束还要一两个小时把设备拆下来分装好运回。“虽然每一次都特别辛苦,但是同学们的确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专业性的锻炼。”王大昕说。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杨萌芽表示,学生是学院的宝贵财富,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激发他们的活力和激情。学生一流,学院才能一流!

  学院将淘汰的60多台老设备摆放在六十多平米的展厅里,每个老设备上都贴着标签,显示着设备名称和购置年份。这些老设备如今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们见证着传媒发展,也记录着传媒学子的成长轨迹。

砺学奋进 “第二课堂”绽放青春梦想

    作为河南省第一家新闻与传播学院,经过十四年的砥砺奋进,新闻与传播学院已成长为国内少数学科与专业齐全的新闻类学院之一。在人才培养方面,新传院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各个专业都拥有各自的特色品牌活动。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绽放”汇报演出是一场艺术盛宴,也是一场青春礼赞。同学们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通过朗诵、话剧、小品、配音、声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丰富的大学生活,青春洋溢、朝气蓬勃、个性十足。作为全校知名度最高的学生品牌活动之一,每年的“绽放”都是一票难求。郑州大学、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等兄弟院校的师生都会前来观看演出,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日报、大河报等多家媒体也都在报道中盛赞河大学子在“绽放”中的青春活力与朝气蓬勃。

  为了庆祝记者节,培养河大“准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新闻专业的学生主办了“记者文化节”,首创主题曲《梦给你的信》,在网络上受到热捧;首届新闻采写大赛,在全校范围内掀起关注新闻报道写作的热潮。记者文化节展现着新闻学子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活力,促进了新闻学界与业界人士的交流。

  2012年新传院创办了微电影展,从此河大成为河南省首个创办微电影展的高校。参展的微电影都是由学生自编、自拍、自导、自演完成。一部部学子们精心原创的微电影展示着他们年轻的创造力、想象力与热情,每年的微电影展都受到全校热爱电影的学生的热捧。

  每年四月,为迎接“世界读书日”,营造浓郁的校园阅读文化氛围,学院编辑出版系学生,积极打造自己的特色“阅读文化节”活动,除了读书交流晚会之外,还会举办模拟书展、图书漂流和“微时代·新悦读”征文比赛等活动,充分提升线上宣传的优势和线下活动的热度,提升学院办学品位,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第二课堂”为学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一届届新传学子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谈到学院的文化建设,院党委书记王文科表示,学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导方针,以学院文化建设为引领,让师生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主角,营造和谐、开放、创新的院风,培养有担当、有道义、有作为的新传学子。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构建魅力新传、品牌新传、特色新传,让每一位新传人共享学院文化建设的成果。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的就是“船头瞭望者”。在这里,传媒人的梦想寻找到了扎根的土壤。 


上一篇:我校2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
下一篇:“梨园春风进校园”活动走进我校
(作者:佚名 编辑:河南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